1984年初春的一天,雖然冬天已經過去,但寒意依舊,一位穿著舊式軍裝的老人走進了閩西的寧化縣。老人看著眼前景物,60年前一幕幕開始在他腦海中閃現,60年前他跟隨紅軍離開家鄉,四處征戰,沒想到還有機會活著回到家鄉。如今他還帶著犧牲戰友的遺願,把戰友犧牲的消息告訴他的家人。老人沒有想到,他早已犧牲的戰友居然還活著,背後究竟有著什麽樣的故事?咱們 慢慢道來!
孔俊彪
孔俊彪是何許人物?此人又名孔祥光,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,他是寧化籍開國將軍之一。年少時,紅四軍多次踏足寧化,受朱德軍長的演講影響,小小年紀的孔俊彪心中種下了一顆革命的火種,毅然加入了少年先鋒隊。西南半縣農民暴動發展時,孔俊彪便開始了革命任務,為紅軍站崗放哨、檢查路條、擁軍優屬,配合暴動隊打土豪、分田地等。雖然年紀小,但隻要是革命活動,英雄少年孔俊彪一個都不落下。16歲,孔俊彪參加了紅軍,加入了共青團,18歲加入了中國共產黨,成為了一名黨員。爬雪山,過草地,突出封鎖重圍,曆經抗日戰爭,解放戰爭,依舊初心不改。
戰鬥中,孔俊彪是一把好手,思想工作上,孔俊彪又是一把鋼刀,參加的戰鬥無數,最擅長的還是思想政治工作。開辟太行抗日根據地和百團大戰,攻打沁陽、焦作等戰鬥,晉中、太原、扶郿、進軍西北等戰役和肅清殘敵匪特的鬥爭中,都有他忙碌的身影。孔俊彪堅決執行黨中央、中央軍委的作戰指導思想和原則,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強大威力,依靠群眾,群策群力,作戰頑強,取得節節勝利,戰功赫赫。新中國成立後,孔俊彪帶兵前往中西部,橫掃國民黨殘餘,剿匪安民,長期戍守祖國西陲邊疆,為部隊思想政治建設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。
孔俊彪參加紅軍時,還有一個夥伴,名叫盧林根。盧林根參軍前是雜貨鋪售貨員,兩人原住在角頭街,自小就認識,感情甚好,親如兄弟。參軍後,因識文斷字,一起幹上了宣傳工作,油漆桶和油漆刷就是二人手中的槍。
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,形勢嚴峻,為了隊伍的安全,戰略大轉移勢在必行。盧林根和孔俊彪就是跟隨其中,宣傳員的工作暫放一邊,手中的鋼槍就要上膛開火。他們所在的紅8團掩護大部隊撤退,戰火滔天,槍彈蔓延,憑著紅軍堅強的意誌,一次次突破敵人的封鎖線。
然而,在突破第三道封鎖線的戰鬥中,盧林根已是傷痕累累,被炸傷的腿尤為嚴重。但是並沒有打倒盧林根,他繼續跟著部隊前行,接著又參加了壯烈的湘江戰役。
由於醫藥條件有限,盧林根的腿化膿感染惡化,他深知跟著部隊行軍已是不可能了,能不能活下來都是未知數。就這樣,被部隊安置了下來,就這樣盧林根和孔德彪就此分離。可能是感到自己活下去的希望渺茫,在分離之時,盧林根交代了自己的“後事”:如果你活著回到寧化老家,一定要找到我的家人,告訴他們我死在哪裏,告訴他們我不是逃兵!孔德彪含淚答應:我一定會把信兒捎到的!兩人在孔德彪一步三回頭中別離,殊不知,這一別就是五十年!
部隊離開的當天夜裏,受傷的戰友們又一次遭到了炮火的襲擊,奄奄一息的盧林根再一次昏死了過去。敵軍轟炸結束後,醒來的盧林根已經叫不醒自己的戰友,幸好又被當地農戶發現,細心照料。就這樣,虛弱的盧林根奇跡般地活了過來,腿上在慢慢愈合著。
活過來的盧林根,已經找不見革命隊伍的身影,他在廣西當地尋找了很久,但是依然不見蹤跡。不知所措的他,想到了家鄉“既然找不見隊伍,那就回家”。可是家鄉遠在千裏之外,敵軍遍布,危險重重,更是難上加難。但是盧林根毫不畏縮,堅定信念後,便踏上了回鄉的道路。沒有盤纏就替人放羊,沒有吃的就挖野草野菜,白天躲在野地裏,夜晚才敢前行。為了躲避敵軍搜查,便偽裝成一副叫花子模樣。風吹日曬雨雪冰霜,兩年後,盧林根竟憑著自己的雙腿,硬生生地走回了家鄉寧化。
回到家鄉後,盧林根繼續幹上了自己的老本行。但是無論遭遇怎樣的變故和挫折困難,盧林根始終不對外人提及自己的紅軍身份,始終以一位平凡的老農自居。
自從上次一別,就是五十年,功成名就的孔俊彪以為盧林根已經犧牲,心裏還時刻惦念著回家鄉尋找盧林根的親人,盧林根儼然成為了普通的農民,不在奢望還能見到自己的同鄉戰友。
1984年,闊別家鄉五十年的孔俊彪終於回到了故鄉,為的就是兌現自己的承諾。根據事跡和信息,費了一番周折後,終於找見了盧林根本人。孔俊彪這才知道,原來自己的戰友盧林根沒有犧牲,還好好地活著。心裏的激動之情溢於言表,盧林根也沒有想到五十年後還能見到親如兄弟的戰友。
在兩人的交談中,孔俊彪知道了自己戰友如何撿回了一條命,後來又經曆了怎樣的艱辛,始終都不提及自己的紅軍身份,心中很是敬佩。當下直接向在場之人證明了盧林根紅軍的身份,至此,盧林根的事跡也被眾多人了解,原來這位不起眼的老農,是一位始終衝鋒在前的老紅軍。
戰火紛飛時,分別可能就是永別。但是盧林根和孔俊彪時隔五十年,戰友還能相見,無論世事境遷,曾經的同生共死不會被磨滅!